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是祖国西部的一颗明珠。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和谐共生,交相辉映。旅游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全域旅游是实现扶贫脱贫、促进“百姓富”的助推器,是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的大舞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生力军。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期间,做出了“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开启了我国全域旅游发展的新纪元,指明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极大地激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旅游业的行业自信、产业自信和事业自信。宁夏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重要指示为指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好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全力以赴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更多的群众分享到旅游改革发展的红利,为满足人民的幸福获得感做出积极贡献。
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迈出全域旅游发展新步伐
2016年9月,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在中卫市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获批成为继海南省之后全国第二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在一些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两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自治区高规格召开全区全域旅游推进大会,先后出台了《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全域旅游发展共识基本形成。两年来,全区开工建设旅游项目301个,全区财政性旅游投资7.1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00亿元,今年前十个月全区开工旅游项目和投资同比增加40%、32%,全域旅游发展对投资和消费带动的作用凸显;成功举办了中阿旅行商大会、中美旅游高层对话等重大活动,广泛开展“冬天可以去海南,夏天一定来宁夏”、“让我们去宁夏,给心灵放个假”旅游形象宣传,全域旅游发展对宁夏新形象的提升作用凸显;宁夏旅游投资集团、六盘山旅游集团、沙坡头旅游产业集团等成功组建运营,旅游创客行动广泛开展,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数7.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0余万人,全域旅游发展对城乡就业的杠杆效应凸显;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对营商环境的提升作用凸显。
14年来,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持续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2016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增幅分别居全国第12位、第5位,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比值达到6.73%。今年前三季度,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5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1.3%和20.1%。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来,宁夏成为全国旅游人次同比增长最快的五个省市之一,在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懈努力,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共识基本形成,各地热情高涨、各部门支持很大、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倡提出“要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倡提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得到了国家旅游局的高度肯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率先提出以省为单位“打造宁夏大景区”,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宁夏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做好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创实施“五有一无”旅游厕所革命模式,补助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01座,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先进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创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十百千万”工程,导游范城在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银奖(西北五省区唯一挺进十强选手),导游李玲玉获评中国旅游年度新闻人物,宁夏旅游市场秩序正面评价排名全国第一;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创推出199元省级旅游惠民卡,全区群众可以全年无限次免门票畅游42个区内景区;银川市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旅游休闲城市、中卫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盐池长城观光景区入选全国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沙坡头旅游景区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西北地区唯一,全国5A景区中仅两家)殊荣。
总体而言,《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十大工程、100项任务有序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如期高质量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把全区旅游业做强做大。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测,到2020年,全区游客接待量有望达到4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突破400亿元;到2025年,全区游客接待量有望达到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我们相信,随着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将越来越快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越来越多的群众将从中受益。
寻找差距,深挖痛点
理清全域旅游发展新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旅游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不少痛点问题。特别是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的背景下,成长中的“烦恼”随之涌现,甚至问题也会井喷。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旅游业自身发展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旅游业结构不均衡。一是客源结构不均衡。尤其是境外游客比重仅为0.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景区里看不到几个“高鼻子”。去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入境游客接近5.12万人次,与陕西338.2万人次差距巨大,与甘肃7.15万人次、青海7.01万人次也有一定距离。同时,过夜游客比较少,今年“五一”、“十一”小长假来宁游客中过夜比重不足50%。二是产品结构不均衡。传统景区日趋老化,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休闲度假类产品还在形成过程中,旅游重大项目中休闲度假类产品仅占20%左右,观光旅游产品占主导的格局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三是景区结构不均衡。全区现有5A级景区4家,仅占全国总量的1.6%,目前全区还没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另一方面,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一是门票收入占比高。多数景区还处于“门票经济”阶段,相关业务、增值服务的收入不多。二是人均消费水平低。去年来宁游客人均消费964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7元,与周边省份相比差距较小,但与东南旅游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三是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弱。全区没有1家旅游上市公司。全区仅有旅行社133家,仅为陕西的17%、甘肃的26%,年营业额上亿元的只有3家(国旅、中旅、新文化),2016年全区旅行社的总营业额(8.5亿左右)约占携程年收入4.42%(192亿)。全区仅有星级旅游饭店96家、床位1.7万张,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五星级旅游饭店。